截至2025年6月,中国台球领域尚未形成官方统一的“全国业余排名榜”,但业余选手的竞技水平和发展路径可通过以下几类赛事和体系体现,这些赛事可作为评估业余选手实力的参考依据:
⭐ 一业余选手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参考排名
1. 斯诺克Q-Tour系列赛
性质:世界斯诺克协会为业余球员重返职业赛场设立的次级赛事。典型案例:赵心童在2024年禁赛期满后,通过Q-Tour连夺三站冠军(包括两杆147满分),以业余身份锁定世锦赛资格,最终夺得2025世锦赛冠军。意义:该赛事是业余选手冲击职业资格的核心通道。2. 中式台球积分体系(CBSA)
积分来源:中国台球协会通过全国中式台球巡回赛(如辽宁东戴河公开赛国际大奖赛等)累计积分,但公布多以职业选手为主。业余参与:业余选手可通过分站赛积累积分,但需持续参赛才能提升排名。例如,2024中式台球公开赛是业余选手获取积分的重要赛事之一。3. 青少年培养计划(CBSA中青赛)
定位:中国台球协会为青少年设立的业余晋升通道,顶尖选手可获得职业赛外卡。代表案例:赵心童早年连续三年占据CBSA中青赛积分榜首,为其职业化奠定基础。 二近期表现突出的业余球员案例
1. 赵心童(斯诺克)
2024年以业余身份横扫Q-Tour赛事,2025年世锦赛夺冠,成为首位业余身份世锦赛冠军。技术特点:进攻成功率高达73%,单届世锦赛累计18杆破百。2. 白雨露(斯诺克女子)
旅英职业球员,2024年女子世锦赛冠军,以业余身份入选2025成都世运会中国队。3. 雷佩凡(斯诺克)
创盈用户登录2025世锦赛从资格赛打入16强,排名大幅上升至世界第30位,业余阶段表现亮眼。️ 三业余选手参与高阶赛事的途径
1. 国际综合赛事名额
如2025成都世运会,梁小龙通过IBSF(国际台联)推荐以业余身份代表中国出战斯诺克项目。2. 国内选拔赛机制
中式台球国际赛事(如世运会)设东道主名额,业余选手可通过选拔赛晋级(例:薛珍麒获成都世运会10号球东道主名额)。 总结
目前中国台球业余选手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:
斯诺克:通过Q-Tour世锦赛资格赛等国际次级赛事晋级(如赵心童模式);中式台球:依托CBSA巡回赛积分体系,但需长期参赛积累;综合运动会:通过国际组织推荐或国内选拔获得名额(如世运会)。如需具体赛事积分或排名,可访问 中国台球协会官网 或关注 Q-Tour系列赛 最新赛季结果。